2021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達到了4026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了14%。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我國化妝品市場規模將達到4416億元。而護膚類化妝品作為行業發展的黃金賽道,隨著消費者對于其功能性的細分效果愈加重視,定制化的需求方向也造就了供給端的同頻共振。
7月14日,中信證券指出,我國功能性護膚品將迎來快速增長階段,預計2021-2026年,中國功能性護膚品銷售規模有望從952億元增長至2298億元,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9.3%!中信證券估算,2021年強功效護膚品終端規模約為468億元,同比增長63%,約占護膚品的16%;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約為1361億元,占護膚品的33%,2022-2026年CAGR約增長24%。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化妝品產業日益發展,產品端更是呈現細分化、定制化、差異化、多元化等趨勢,而隨著國貨化妝品企業不斷突破原料研發、工藝創新和檢測評價技術方面的“卡脖子”困境,賦能全產業鏈的同時,更是以科技研發之力為功能性護膚賽道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尤其體現在原料方面,伴隨著2021年《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和《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的實施,提出和完善了化妝品原料的分管制度,簡化了注冊、備案流程,并鼓勵和支持化妝品研發和創新,加強了質量管控,加大了懲處力度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中國化妝品產業原料端可以說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據記者統計,2022年截止到目前為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有15個新原料成功備案,相較于2021年的6個新原料備案足足翻了兩倍之多。
△:2022年目前所有備案功能性護膚品原料
化妝品產業創新的源頭在于原料,而隨著中國化妝品原料端不斷從無到有,從1—N的發展,對于中國化妝品產業的各個細分領域都將注入核心硬實力。正如中信證券所表示的:“因原料、配方等研發技術領域的不斷進步及消費者對功效的日益重視,我們預計強功效領域將不斷出現新品牌,且傳統品牌將不斷推出強功效性新品。強功效護膚品對普通護膚品將持續呈現強替代效應”。
新原料的不斷推陳出新,推動著化妝品產品的進階發展。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化妝品市場在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都會從基礎護膚向著功能護膚過渡”。而功能性護膚品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所具備的效果,如祛痘、美白、除皺、抗敏、抗衰老等。對于這一賽道,理膚泉、薇姿、雅漾、科顏氏、等國際大牌都是功能性護膚產品的代表。國內品牌薇諾娜、玉澤、華熙生物、福瑞達、花西子也都主打“功能性”理念。
隨著“敏感肌”人群不斷擴大以及當下成分黨的不斷崛起,“功能性護膚”已經成為了化妝品產業發展所不容忽視的黃金子賽道,而不管是對于化妝品護膚領域的細分賽道,還是對于整個中國化妝品產業來說,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一場關于科研、體系的長跑。(本文摘自唯美工匠公眾號,作者:袁灝宸,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者刪除)
相關文章:功效型化妝品,是品牌剛需還是虛胖?